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江苏 >盐城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

戈公振故居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门票
    门票信息: 暂无

    景点介绍

    戈公振故居位于东台市城内兰香巷9号,是一座典型的清代民居,砖木结构,3进12间,“寿”字图案花墙,六面壁板,格扇门窗,占地面积247平方米,其中建筑面积190平方米。由周巍峙题匾的“戈公振纪念馆”即设立在故居内。戈公振是我国三十年代闻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名绍发,字春霆,清光绪十六年(1890)生于东台台城一“世代书香”之家,幼年聪慧,好学上进,1912年在《东台日报》担任编辑工作,1913年冬,进入上海有正书局图画部当学徒。第二年被调到《时报》编辑部工作,初任校对、助编,后升任编辑直至总编,在《时报》前后工作十五年。1920年他首创了《图画时报》,揭开中国画报史上崭新一页。从1925年起,他先后在上海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的报学系或新闻学系,讲授新闻学和中国报学史,为我国培养了一批新闻人才。1930年,他创办了《申报星期画刊》,并担任主编。“九·一八”、“一·二八”以后,国难日重,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当时,邹韬奋、杜重远、李公朴、毕云程等人筹办《生活日报》,约请他参加,后因******百般阻挠,报纸终未办成。从这时起,他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1932年,国际联盟派李顿调查团来我国东北和上海调查日本侵略中国真相,他以记者身份随代表团去东北,冒死深入沈阳北大营,了解日军侵华情况,向国内报告,发回大量通讯和文章,深得国人好评。1933年他随中国首任驻苏大使颜惠庆去莫斯科访问,后来他决定留在苏联。他勤奋阅读马列主义著作,研究苏联社会主义社会,并到苏联各地参观考察,为国内报刊写了不少通讯,报道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的政治、经济生活,对国内报刊起了一定的影响。1935年夏,接到邹韬奋两次电报,邀他回国重新筹办《生活日报》,他即启程回沪。不久因阑尾炎住院,不幸于10月22日病逝,年仅45岁。戈公振去世后,邹韬奋为他写了悼文。戈公振是个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他临终时对韬奋说:“在俄国有许多朋友劝我不要回来,…… 国势垂危至此,我是中国人,当然要回来参加反抗侵略者的工作……”可惜,他壮志未酬就辞世。当时,爱国老人沈钧儒先生写了《读韬奋悼戈公振先生文》四首五言诗,前两首要我们学习勾践,“卧薪尝胆”,“双睛炯炯,怒视敌人”,第三首诗云:“哀哉稻奋作,壮哉戈先生,死犹断续说,我是中国人。”第四首先写一句“我是中国人”,第二句竟不能续,仍写这五个字,再写,还是这五个字,一连写了四句“我是中国人”。沈老写完,“泪滴满纸”,感动得不由自主了。戈公振是一位在新闻事业各个方面,都有过突出贡献的、杰出的新闻工作者。他是一位杰出的编辑,优秀的记者,同时又是一位学识渊博的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家,他利用业余时间从事新闻学理论和历史的研究,所著《新问学撮要》、《新闻学》、《中国报学史》等书,是中国最早的一批新闻学著作,为新闻学这门新兴学科在中国的发展,作了大量的开拓性的工作。其中,以对中国新闻史的研究最为精深。他那部《中国报学史》代表了旧中国报刊史学术研究的最高水平,自一九二七年初版后,曾多次重印,并被译成日文在日本出版,在国内外都有重大影响,是公认的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至今还为这一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所推崇,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像戈公振这样的在新闻战线的各个领域都八出过杰出贡献的全才,在中国新闻史上罕见。故居内,由吴志超雕塑的戈公振汉白玉半身像在馆厅正中,陈列有 《戈公振生平业绩展览》,具体介绍了戈氏光辉的一生。展出了戈公振学习、写作、出国考察以及参加各种国际会议的历史照片120余张,还有戈公振与孙中山、蔡元培、黄炎培、胡适、郑振铎等人的往来书信和他办报时留下的遗物,以及戈公振撰写《中国报学史》的手稿等。为纪念戈公振先生,江苏省新闻学会设立了“戈公振新闻奖”,为我省新闻界最高奖。还拍制了《戈公振》电视剧,公映后受到社会的好评并获奖。戈公振故居已列为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盐城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常年对外开放。交通:戈公振先生的故居在江苏东台市至城区兰香巷11号。游客可打的至此地。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