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攻略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丹巴的碉楼文化

2021-09-07 16:37:04

   在大小金川、马尔康以及丹巴一带嘉绒藏族的聚居地,群山之间矗立着座座碉楼,陡峭的峡谷两岸依稀可见藏寨分布。石砌的碉楼有的三五个一组,有的独立于山头,碉楼与碉楼之间相互呼应,数十座碉楼连绵起伏,形成碉楼群,蔚为壮观。

    丹巴境内现存古碉343座,其中以中路乡和梭坡乡最为集中。据考证,现存古碉大致建于500年至1000年前。碉楼的建筑工艺精湛绝妙,堪称是世界建筑史的奇迹。丹巴的碉楼,多依山而建,高达30多米,甚至60米,这些古碉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历史上,横断山脉中的碉楼最多时达10000余座。

    丹巴的碉楼文化             
    分布在横断山域和青藏高原古老的碉楼建筑如果从修筑材料上分为:石砌碉楼(石碉)、夯土碉楼(土碉)、石砌夯土相结合的碉楼(土石碉)三大类。
             
    碉楼按外观造型可分为三角碉楼、四角碉楼、五角碉楼、六角碉楼、八角碉楼、十二角碉楼、十三角碉楼、十六角碉楼等七种类型。
从碉楼的横剖面来看,现存的四角碉平面呈“回”字形,五角碉平面呈“山”字形,六角、八角乃至十三角的碉内部则呈圆形。
各类碉楼的入碉大门除极个别在底层开设外,大多在2—4层设置碉门,碉门距地表往往高达5—10米以上。中、上部各层则于不同方向的墙面上错位开设通风、了望、射击孔。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丹巴的碉楼文化

       
    碉楼从功能类型来区分,有家族碉楼、村寨碉楼、土司官寨碉楼、军事防御碉楼(烽火碉楼、了望碉楼、要隘碉楼)、边界碉楼、风水碉楼等类型。而民间中又有公碉楼、母碉楼、房中碉楼、经堂碉楼、姊妹碉楼等称谓。
       
    从梭坡到中路,这些灰黑色巍然屹立的高大建筑排列有序,分明的棱角,下宽上窄的造型,让人眼花缭乱。
    高碉起源:关于高碉的起源有几种说法,其中一种是“西夏余部迁移说”。公元1227年蒙古灭了西夏王国后,劫后余生的西夏人沿金川河逃到大小金川一带,最后在康定木雅一带定居。西夏人喜欢八角形建筑,便在这一带建造高碉。碉堡的基石宽有3米,一般为巨石砌成。这些碉楼虽然都是由片石砌成的,但墙体平整,缝隙紧密,棱角笔直,显现出非凡的建筑设计能力和工艺水平。高碉已成为当地的一种特殊文化。无论谁家生了男孩,都要修筑高碉,与此同时把一砣毛铁埋在土里,孩子每长一岁,高碉就修筑一层,并挖出毛铁打炼一番,当孩子长到18岁,高碉已修到18层,毛铁也被炼制成了一把锋利的钢刀。这时便要给男孩举行成人仪式,并把钢刀赐予男孩。高碉还体现一个家庭的势力,没有高碉的人家,儿子不易娶到媳妇。
    丹巴藏寨:碉楼不远处是别具风情的藏寨民居,幢幢白色素装的寨楼,或星罗棋布地点缀在山峦起伏、绿荫葱郁的缓坡上,或掩映在青山绿树丛中,远望树丛青翠欲滴,房屋洁白如玉,好像是一片绿毯上嵌着的一枚枚精致的珍珠。每一幢的藏楼建筑形式都会与其他的稍有不同,色彩艳丽,在高耸的石碉衬托下,远看美丽得如一个个童话故事里的城堡。
    墨尔多神山下有一个嘉绒藏族聚居地丹巴,此地秦汉时为西羌领地。丹巴的文化积淀深厚,中路古遗址表明数千年前嘉绒藏族先民便在此繁衍生息,并创造了举世罕见的石室建筑文化,自古便有"千碉之国"的美誉。嘉绒藏寨依山而卧,白色主调与绿茸般的背景巧妙搭配,把神秘的古老风水学说与浓厚的宗教文化底蕴融为一体,达到了"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丹巴藏寨与碉楼在建筑风格上一脉相承,是嘉绒山寨中最具特色的。丹巴人将碉楼和寨房两种风格迥异的建筑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有寨房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
    
    片石垒砌的碉房,嘉绒藏区的居室,绝大多数是石屋,即用片石垒砌成的民居,也有的是用土夯筑成墙体框架,上架横木、树枝、杂草、再上加盖土作平屋的。个别地方也有串木为架的木板房,房内也用木板隔间,房顶横梁有半边风或人字形两边风开式,类似内地小青瓦房建筑,架上盖杉木开出的杉板,亦称瓦板,长约1-1.5米,宽有5至8寸,盖好杉板后用石板压缝,达到固定斜平排水作用,这种屋多达三层。这种串木结构的房屋舒适、通风、不潮湿、宽敞明亮,也是防震的理想建筑,多数房前有小院,以土墙为栏,这种屋多建于近邻地震常发区的一小部分地区。近邻墨尔多山下的居室多是第一种,即称碉楼寨房。原本是两类不同性质的风格建筑,如今,在时光的流逝中,二者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外形上,既有寨房的特征,又有碉楼的形态。碉楼寨房一般为三层,也有四层的,一侧还配有厢房。但不论房屋和厢房如何建造,顶层外缘都环围着黄、黑、白三种色带,这是嘉绒藏寨的一大特征。嘉绒地区保留较多而且至今也为主要民居的石屋,都是清代以来的建筑和建筑格式为主体,也是俗称碉房或寨房。皆为石木拌泥浆砌就的。房屋按形状可分为碉形、碉与房连建形成、平顶房、人字形顶房、悬山式顶形等类型。墨尔多山周围现代的民居,既有上面记述的各种类型的房居,也有全新式型,同汉区一般房屋建筑相类似的民居,也还有藏汉混合式的新建筑形式。但是,无论那种形式的民居,多数喜在房顶(多指平房屋顶)上转角处砌造突起来.留下四个尖角,远远看去状如碉顶。墨尔多山下的石屋房墙上每当过年过节时,尤其嘉绒藏年时,一定要粉刷白石灰,而且用石灰绘画出天、地、日、月、星、辰,还有各种动物图案和宗教图案。但家遇丧事不粉刷。
  生活环境和条件及藏佛教的影响,形成了藏族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原始崇拜。这不仅影响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也影响着他们居住的藏楼的结构布局,藏楼顶楼四角砌的白石与玛尼旗就是这种崇拜的产物。如今,飘动的经蟠和嘛呢旗已成为藏楼上不可或缺的风景。更让人称奇的是,碉楼和寨房原本是风格迥异的两类不同性质的建筑,但在这里它们却能错落有致地相融。居高举目远眺,只见远处青山如黛,而翡翠般的青草绿树,掩映在青草绿树丛中的田地和寨房,以及时隐时现的潺潺溪流,如一幅富有动感的绝妙山寨画卷,徐徐展现,美不胜收得让你窒息。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丹巴的碉楼文化



专题来源:四川旅游


  • 上一篇: 甘南美食推荐
  • 下一篇: 丹巴的美人谷传说
  • 标签: 丹巴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