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上海 >上海特产
上海特产

上海特产

上海是一座极具现代化而又不失中国传统特色的都市。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玉佛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小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红房子的法国大菜;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各有各精彩。“上海”两个字,代表的不光光是一座城市,已经变成一种象征,象征时尚、象征进、步象征韵味、象征速度……变与不变交织着这座已经崛起的国际化大都市。昔日的石库门建筑今天已经是流行的元素和品牌;昔日江对面的沧海桑田今天已为磁悬浮和最国际化的机场所替代;昔日的跑马地今天已经变成公园,谁会想到弧形的武胜路却是百年前马道的一段转弯处。不变的是百余年来上海一直是中国商业的中心、财富的汇聚地,更是和世界联系最紧密的那根纽带。上海一直是受外来文化影响的一座城市,从中国最早开埠的城市之一到繁华的“十里洋场”,各国文化自此融会贯通,外滩老式的西洋建筑与浦东现代的摩天大厦交相辉映;徐家汇大教堂圣诗声声,静安寺香烟袅袅;过街楼下的麻将老人,弄堂里的足球少年;群众小剧场的沪剧、滑稽戏,大剧院的交响乐、芭蕾舞;老饭店的本帮佳肴,杏花楼的广式粤茶,红房子的法国大菜;上海老街的茶馆,衡山路的酒吧,中西合璧,各有各精彩。南京路和外滩:上海和上海商业的标志,白天热闹,晚上更热闹。:上海的绝对市中心,从这里可以方便通达到上海的任何景点。淮海路和徐家汇:前者是上海公认的最美丽、最摩登、最有“腔调”和情调的一条街。后者则兼容并

上海特产大全

蟹苗
蟹苗
  • 形体如小蜘蛛,大小如芝麻,每斤苗5至6万只。蟹苗一般2-3日后即脱壳变态为幼蟹。每年夏天,蟹苗溯江而
  • 南桥乳腐
    南桥乳腐
  • 上海小吃:南桥进京乳腐相传,在清朝同治三年(公元1864年),浙江海盐有位姓萧的商人来到奉贤县南桥镇东街 开设酱油作坊,兼制乳腐,产品由鼎丰酱园销售。当时南桥有个人在北京做官,一次返家 探亲,吃了鼎丰酱园的乳腐,觉得滋味甚美,就买了些带回京城。同僚品尝后,都认为是乳腐中之佳品。于是,消息灵通的商人就到南桥竞购贩运,以供京官食用,获取利润。鼎 丰酱园老板趁此机会做了一块红漆招牌,上书“进京乳腐”四个金字,悬于店堂,以广招徕。就这样,“进京乳腐”的美名不胫而走,以至远销海外。
  • 油麻素鲍鱼
    油麻素鲍鱼
  • 主料:      鲍鱼200克, 姜末2克, 菠菜300克, 色拉油10克, 香麻油5克, 高鲜调
  • 三林糖酱瓜
    三林糖酱瓜
  • 腌酱瓜有三道工序。第一是做豆瓣酱。取五六斤面粉和成面团,搀入一斤多打烂的熟豆瓣,拌匀,搅和,把它们放
  • 原笼粉蒸牛肉
    原笼粉蒸牛肉
  • 【原料】    净牛肉250克,炒米粉40克,青菜叶100克,葱花、姜末各3克,甜面酱5
  • 崇明大白菜
    崇明大白菜
  • 俗称黄芽菜,清道光年间从山东胶州引进种植,已有百余年历史,是本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大白菜色绿或黄白,
  • 鳗苗
    鳗苗
  • 一般2月底至3月初可在长江出现,惊蛰至谷雨旺发,约在5月上旬结束汛期。鳗鱼身长5毫米至6毫米,1斤苗
  • 松江四鳃鲈
    松江四鳃鲈
  • 松江四鳃鲈 “西风吹上四鳃鲈,雷松酥腻千丝缕”。南宋诗人范成大笔下的四鳃鲈就是产自黄浦江支流 松江里的鲈鱼。松江鲈鱼虽小,产量又不多,但名声颇大,这主要是因为此鱼肉质细肥嫩, 洁白如雪,没有细毛刺,滋味鲜美绝伦。千多年来,有许多文人骚客颂扬过它。晋朝文学 家张翰在外做官时,一阵秋风吹过,勾起他思念故乡之情,竟弃官返里,闭门不仕。南宋大词人辛弃疾有词曰:“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清朝乾隆皇帝两次下江南, 都特地赶到松江府吃四鳃鲈,予以极高评价,并指令年年供奉鲈鱼。 
  • 脆皮鱼丝
    脆皮鱼丝
  • [原料/调料]      黑鱼皮100克,火腿25克,香菇25克,西兰花杆10克,姜、料酒、葱、盐
  • 龙凤酸辣汤
    龙凤酸辣汤
  • 【原料】    熟鳝丝100克,熟鸡脯丝100克,香菇丝100克。    【制作
  • 巧果
    巧果
  • 巧果是沪式糕点中的传统产品,民间常以“七曲八弯”来形容“七巧”的形状。上海郊县农村有这样的习俗,即新婚妇女在农历七月初七(俗称巧日)走娘家时,都从娘家带些巧果回来送给丈夫。因此,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前后乃是巧果的生产旺季。
  • 虫草炖全鸭
    虫草炖全鸭
  • [原料/调料]      光肥鸭一只约1800克,虫草15克,火腿50克,盐10克,味精10克,绍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