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虞山公园位于常熟城北虞山之麓,建园七十年 。依山傍城,秀木拥翠;亭、榭、桥、廊,各得其所;池、泉、石、径,曲尽其妙。山野风光,匠心建筑。是江南独具城市山林优势之综合性公园。
虞山公园,在城区北门口虞山山麓。正门临北门大街,为旧时半巢居及陈家山门处。民国20年(1931年)建园,初名常熟公园。其时城西隅尚有逍遥游公园,原为明嘉靖年间大学士严讷读书处,曾一度改名为虞山公园,后渐衰落而不存。常熟公园俗称为新公园以示区别。
此园倚山并沿城墙构筑,紧靠虞山东麓。景观随地形起伏跌宕,建筑物错落层叠,间以林木泉石,自然风光与人工点缀浑为一体。全园分前、中、后三部。前部有景点倚晴楼、栗里茶室和卷云石;中部以水面为中心,是全园景色精华,亭、榭、曲桥四布,富有江南园林特色;后部虞山亘绵,秀木拥翠,以自然山石为主,山野韵味甚浓。1948年汪青萍《常熟手册》曰:“公园在旱北门内,依山傍城而筑,风景具天然之胜。亭榭点缀,栗里环翠,茶居遥对,游人憩息所也。”旧时景点主要有中山厅、民众教育馆、北廊草堂、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挹秀山房、新亭、栗里、环翠小筑、饮绿轩等。至解放前夕,园景荒芜已甚。
1950年更名为人民公园,此后陆续整修湖心亭、九曲桥、双茆亭,重建公园大门、环翠小筑,新建挹翠亭、支边亭、听松亭、忠王碑亭、夕照榭诸景,并辟书亭、儿童乐园等。1960年建虞红亭。1979年起,又重建栗里茶室,设王石谷亭,新建倚晴楼、半山轩、花木商店,开辟花圃建温室。1984至1985年建“倚晴园”,园内建归飞亭、晚翠亭;半山轩处建爬山廊,扩建儿童乐园,辟盆景园。1984年4月,复名为虞山公园。此园不仅是居民休闲、娱乐的综合公园,也是虞山风景区的主要组成部分。
七十年代末,虞山公园大致可分为面积各半的新、老两个区。北部老区建筑陈旧,且多而杂,造型又差,布局较乱,游人集中;南部新区均为山坡松林,新的景点,自然条件好,开发的潜力大。
作为城区最大的综合性公园,已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多的游人的需求,更没有给城市创造出美丽的街景。1982年7月,在上海同济大学园林教研室司马铨指导下,由上海同济大学建筑系园林专业师生设计,完成了虞山公园的总体规划,以充分利用原有基础,保持地方特色,发挥天然优势,体现时代精神为原则,将虞山公园建成具有江南园林色彩的山林式的综合公园。总体布局按功能和景色特点分为三个景区——前部花坪景区,中部溪塘景区,后部山林景区。花坪景区是以大块的花坛、草坪、花木丛、草花带为主体,构成开放的景域,并以具有地方特色的园门、倚晴楼、栗里茶室、环翠餐厅和水石园亭等组成该景域的外围观赏轮廊;溪塘景区是以水面为中心,布置亭、榭,围以疏林花木,构成半开敞的景域,有江南园林特色的亭、榭、曲桥,散置绿荫,成为游憩景点;山林景区是以大片松林为主体,构成密闭的景域,自然山石结合亭廊,组成具有山野天然趣味的景点。公园设置前后两个大门入口,以前门为主。主要园路从前门至后门纵贯公园前、中、后三部分景区,便利管理、运输和游人集散。三个景区分别设环状步行游园路,并与主园路密切联系。
市园林管理处根据总体规划进行了改造,主要项目有:栗里茶室场地改造,添置石台石凳;环翠小筑前后庭院改造,点缀湖石、翠竹,围以粉墙,形成雅静的盆景园;半山轩增建爬山曲廊;倚晴楼配套工程建设,成一富有江南园林特色的园中园。1996年4月,市园林管理处投资16.5万元在园后山坡上长约600米的明代城垣墙基通向烈士墓、“普仁秋爽”入口处,修复城墙一段,增添古城一景。1998年4月总投资35.8万元,对虞山公园后山南部山林景区进行了改造,利用黄石裸露的大片天然石坡为主景,建造石亭,重建支边亭,铺设步行道554米,林相改造淘汰原有树种380种,成片种植形成了红枫林、桂花林、杨梅林、山茶林,在林下种植杜鹃、石蒜、沿阶草等地被植物,显现季相变化。步入其中,野趣特浓。近期还将规划建竹类园,设想引进百余种散生竹、丛生竹、混生竹等亚热带、热带观赏竹,并设想利用现有的山林环境,规划建鸟类园,养殖各种鸟类。
1993年4月9日,为配合市政府1993年度十件实事之一的北门大街拓宽工程,市园林管理处向市计划委员会提出关于翻建综合楼及虞山公园扩建工程立项的申请,经市计划委员会批复,同意虞山公园自筹资金迁建大门及附房,新建业务、商业综合房项目,总建筑面积2450平方米,总投资250万元。迁建改造工程由上海市园林设计院规划,本市赵市建筑工程公司承建。 拆除原城郊乡政府、省中职工宿舍等公园园门左右两旁的房屋后,公园大门及入口处商店向北作了迁移。新设计的大门形式吸取传统建筑的特点,与南面言子墓古迹的建筑相协调。扩大入口广场,北端设自行车停车场,形成大门壮观气势。进入园门后,铺设面积3771平方米草坪,成一绿地广场,方便人流集散,便于开展各类综合性活动,提供游客宽敞的运动、健身空间,体现公园的个性。同时,正对大门建喷泉、树雕塑,投资45万元。雕塑由《青春》、《一家人》两组主题组成,由上海大学雕塑系章永豪教授设计,市杨园绿化工程公司承建。雕塑后堆土坡,遍植桂花。1995年,市园林管理处还自筹资金5.5万元,建造了虞山公园后门(南大门)及附房,园门建筑外面覆以松木,与森林景观相协调。园路与虞山风景区上山路相连接,保持了景观的连续性、可看性。
经改造后的虞山公园,今已占地10余公顷,为初建时数倍。分区合理,丰富了文化内涵,提高了的园林的旅游价值。
公园主要景点有:
卷云石位于栗里茶室前。此石高3米,最宽处约1.5米,其状舒展如云,形态奇特,正中镌刻邑人、燕谷老人张鸿题书“卷云”两大字,旁镌“刳神胎,出灵氛,一舒一卷为天下云,丙子六月燕谷老人题”。卷云石灵秀轻盈、临风欲飞。此石系从辛峰巷燕园移来,原为明代钱谦益宅后花园中遗物。清雍正时析县,琴川河以东划入昭文县境,钱宅部分被改建为昭文县衙及城隍庙等。民国后,又在其地兴建虞阳小学,石即立于城隍庙后之学校操场一角。约30年代初,县长谭翼
九曲桥、湖心亭建园时所筑,桥作九曲,亭在湖心。这一带池水为旧时“观音潭”遗迹。亭上曾悬南社诗人朱剑芒书“在水中央”匾额一方,十年浩劫时,朱因此增一大罪状,匾亦毁去。池中近年投放了2000多尾观赏鱼。绕池四周,遍植了枫树、桃树。泛舟湖中,颇多佳趣。
双茆亭在湖心亭南,隔水相对。建园时拟在此处筑一船厅,未果,改作紫藤棚架,两端之亭合称为“双茆亭”。此双亭呈六角形,竹结构,顶部覆以茅草,饶有野趣。
夕照榭位于湖心亭北,为半舫式小榭,亭、榭临水,相映成趣。每当落日斜照,景色优美。亭中有石台一座,厚二寸许,石质桌面呈褐色,中有深色竹叶纹,极似玛瑙,重实,非十来人不能移动,为罕见之物。
王石谷亭1973年迁建,在园中西部山腰间。亭作长方形,在松风亭上,拾级可登。邑人王石谷为清初名画家。此亭从北门大街50号原王石谷祠中迁来。亭内正壁上原嵌有《石谷先生骑牛还山图》,为王石谷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离开清宫画苑时,宫廷画家扬州禹之鼎为表惜别之情绘赠,后裔孙镌于石置王石谷祠内。此一珍贵文物,已由市文管会取下保存。
松风亭、听松泉在园之西北角旧城墙旁,亭为六角形之半,也叫半亭。附近多松树,可听松涛,旁有泉,即名听松泉。
忠王碑亭建国后建,位于环翠小筑东南,为太平天国时期据守常熟将领为忠王李秀成歌功颂德而立,名“报恩牌坊碑”。碑文长达四百九十多字,为太平天国时期所刻碑文字数最多、字体最佳的一种。此碑原在南门外天朝牌楼处,几经迁移。后建亭虞山公园之中,保存此碑。供人瞻仰。十年浩劫中,石碑移至市文管会保存,现藏碑刻博物馆。1986年初,该亭移至公园后山虞红亭南30米处。
盆景园位于儿童乐园西,其内“六台三托一顶”常熟流派盆景千姿百态。1993年7月,市园林管理处投资23.8万元,增建了长廊68米,假山3座,铺设卵石路98平方米,草坪280平方米,新建四方亭、六角亭,翻建围墙,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园中园。
环翠小筑环翠小筑原在儿童乐园现址,现新建于盆景园内、原饮绿居茶室旧址。环境幽美,造型古朴雅致。在屋前有三块名石。一为“沁雪石”,宋吴兴赵皇亲家私人花园莲庄旧物。元代时,莲庄为著名书画家、诗人赵孟頫所有。“沁雪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