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昭通霍承嗣墓于1963年春在昭通县城西北后海子中寨发现。1965年冬拆迁至县城原孔庙内,建室保护。从已有的实物资料看,晋代壁画墓,在云南是首次出土;像这座具有确切纪年和地志的东晋壁画墓室,国内亦属少见。
该墓壁用石条镶砌,平面呈正方形,顶为覆斗状。墓石顶棚与四壁上绘制了丰富的彩色壁画,并分别题有隶、楷、行三体的款识多处。四周的壁画,又分上下两层,中间有带形图案为界,下层图画内容,多反映现实;上层多属神话。画较古朴粗略,构图、比例亦较差,当为一般民间艺人的作品。
墓的正面(北壁),上层是一幅写意画,云纹舒卷,远方有人骑马张弓逐兽;近处莲蕊初绽,长蛇缠龟相斗。下层是写实,正中为墓主画像,高约50厘米,朱唇稀须,红袍黑帽,盘足而坐,石手执扇。墓主像的左上角,有8行黑书铭记。题记中的太元,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年号。当面公元386至394年之间,距今约1600的。此墓实为招魂享祀之墓。从题记及史料得知,霍家先世在荆州枝江,后又官于枝江,枝江旧为楚国地,有“招魂”俗。后人沿用传统习俗,招魂祭祀,是可以理解的。
在霍承嗣画像的东侧,画有一枝“红缨旄节”,再往东,绘有仪仗架,插曲柄华盖、幡、矛等12件器物。显示 主人的身份。画像左右还有近20人,分二层,上层像较大的,为侍从,捧物、参见,各有其态;下层人像较小,似为兵卒,作练武、运动之状。
东壁的上方,画一奔走猛虎,前后左右各有鸟,如鹤、如鹰、如雉;后有楼阁、石阙、小鹿。下段绘人,分两排,上排执幡旗的武士13人,内穿黑衣5人,白衣8人。下排绘骑铠马执戈的武士,存5人。有犬奔于其间。
西壁的上方,主体为龙,龙前有一女,左手持草,傍题“玉女以草授龙”,龙后有鸟、兽、楼阁,约与东壁对称。下绘人,又分为四排,第一排,武士执曲柄长刀13人;第二、三排,绘披毡、赤足、蝌头人像27人,似为彝族先民打扮;第四排为骑马武士,存4人。这一组图画,系由汉族、彝族组合而成,看来,霍家的“部曲”(属于是私人的武士或奴仆),既有汉族,又有彝族。《华阳国志·南中志》曾载,南中大姓,多出金帛聘“夷为家部曲,得多者弈世袭官。于是夷人贪货物,以渐服属于汉,成夷汉部曲。”这里“贪货”的夷人,当是少数,较多的是为生活所逼而成部曲。彝汉同为部曲,这在民族融合上是进了一步。墓画笔文献,都一致证明了这一点。
南壁,即两扇石门内横额,画有一层,旁有披甲执戈的武士,名曰“中门侯”,大概是为在墓主守门。两旁还有道符。
整个壁画,技巧虽然不高,但从反映的内容看,却有多方面的价值。从绘画上看,作者注意经营位置,墓主造型高大,而其他人物则有意缩小,主从关系鲜明;各种颜料的运用,且历千余年而不退色,可见配料、着色上的水平。从军事上看,“夷汉部曲”的形象、铠马、戈矛、弓箭的配备,均为珍贵的资料;从墓中人物所显示的等级、尊卑关系,以及各种神话宗教图案的出现,可以窥见晋代社会关系和意识形态的若干侧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