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尖峰岭自然保护区是根据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第92号提案,经林业部组织力量于1960年正式划定的,面积为7762公顷。
一、地理位置
保护区位于海南省西部尖峰岭林区腹地,地跨乐东、东方二县。
二、自然环境
保护区内分布有山峰、沟谷、丘陵、盆地。海拔高度1400米。气候有明显的旱季和雨季之分,雨季为6~10月,旱季为11月~次年5月,年均温为19.7℃;年降水量为2683.6毫米,为海南岛第二个多雨中心。
三、植物资源
保护区以热带植物成分为主,约占区内植物的88%以上,在海拔高的地带出现一些温带成分,仅占10.25%。保护区有高等植物1500多种,其中以樟科、茜草科、大戟科、壳斗科、蝶形花科、桃金娘科、兰科、桑科、棕榈科、番荔枝科、杜英科种类最多。尖峰岭是海南最大的热带天然林区,顶极植被为常绿季雨林。植被垂直分异明显:
(1)海拔80~400米为半落叶季雨林;
(2)海拔300~700米为常绿季雨林;
(3)海拔200~750米为沟谷雨林;
(4)海拔700~1100米为山地雨林;
(5)海拔1100~1350米为山顶苔藓矮林。
在数十公里的距离内,植被由于海拔变化而出现如此丰富的垂直带谱,可以说是我国宝贵的教学与科研场所。
在1500多种植物中,珍贵树种占26.4%。国家保护植物有19种,二级有海南粗榧、山铜材、坡垒、荔枝、焦木;三级有见血封喉、土沉香、陆均松、花梨、龙眼、海南龙血树、海南石梓、粘木、子京、巴戟天、光叶木兰、鸡毛松、青皮等。
保护区内有一座“子京山”,整个山头上布满了子京大树,约有一、二百株,胸径都在1米左右,高度在30米以下。子京只产在海南,天然分布已经很少。
尖峰岭的灵芝类真菌种类和产量在灵芝分布区首屈一指,近年来发现一种海南灵芝,药用价值更高。
沉香——国家三级保护植物
别名土沉香,瑞香料植物。常绿乔木,高15米,叶互生。卵形全缘。伞形花序顶生或腋生,花黄绿色。花期3~5月,果期5~6月,蒴果,药材为含树脂的木材,呈不规则块状或片状,表面凹凸不平,具有降气、调中、暖肾、止痛功能。主治胸腹胀痛、呕吐呃逆、气逆喘促等症。
四、动物资源
保护区有兽类68种,鸟类215种,两栖爬行类共有88种,昆虫有400多种。尖峰岭动物中,热带特征显著。海南特有种如海南山鹧鸪、海南鼯鼠、海南兔。
国家保护动物一级有孔雀雉、海南山鹧鸪、巨蜥、云豹;二级有猕猴、水鹿、原鸡等。
(一)海南山鹧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又名山赤姑,鸡形目雉科,体形似鹧鸪,上胸橙红色,额、眼、头侧除耳羽外及颏喉连成一片黑色。下胸灰色,眼以下近白。两性体色相似。栖息于丘陵、山地,在山林下层浓密的竹丛中尤为多见。以小野果和杂草籽等为食,也吃蜗牛。仅分布于我国海南省。
(二)原鸡——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又叫山鸡,鸡形目,雉科。形态与家鸡十分相似,但稍小。雄鸡体长约为54~70厘米,雌鸡体长约39~46 厘米。雄鸡上体栗红色,下体褐黑色;尾羽黑色具绿色闪光。雌鸡上体大都黑褐色;上背黄而具黑纹,胸部棕色,下腹以后近白。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多在溪流附近觅食。营巢在树根旁的地面上,一年产卵两窝,每窝产6~8枚卵。
(三)巨蜥——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蜥蜴目,巨蜥科。全长近2米,尾长约占3/5。头窄长,吻长,尾侧扁如带,四肢粗壮。成年后背面鳞片黑黄混杂,整体呈黑色为主的麻斑;腹面淡黄或灰白色,散有少数黑点。幼年背面黑色,腹面黄白色,两侧有黑纹。鼻孔近吻端,舌较长,前端分叉,可缩入舌鞘内。巨蜥生活于山区溪流附近,常到水中游泳,亦能攀附矮树。吃鱼及蛙等。6~7月产卵,卵径70~40毫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