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海南 >文昌 >定安 >解元坊
解元坊

解元坊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解元坊原在王尚书生祠后(今定城医院后),建于明隆庆二年(1568年)孟春,为当时的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立。王弘诲系定安县龙梅村人,万历年间曾官至南京礼部尚书,他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广东乡试考中辛西科第一名举人,故坊匾是“解元”。坊初立于定城中街,清代曾重修一次,民国十七年夏,因建新街,坊始迁至今址,解元坊通高5.1米,面宽三间,明间(除柱)宽3米,次间(除柱)宽1.5米,明间坊额石面宽77厘米,长3米,厚20厘米,正面阴刻横写楷体大字“解元”,字大70厘米见方,右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琼州府知府吏韩宜,同知陈梦雪,通判杨麦,定安县知县黄守潜,定安县知县元萃重修”;左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翰林院蔗吉士王弘诲建,隆庆二年孟春吉日产。民国十七年戊辰仲夏月吉士旦裔孔明镜同众迁立”。坊额后背中间阴刻横写楷体大字“翰林”,字大60厘米见方;右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钦差提督两广都御史王同道,分巡海南道副使姚世为”;左侧阴刻直写楷体小字;“翰林院庶吉士王弘诲建,隆庆二年孟春吉日立”。
    太史坊座落于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建于万历二年(1574年)孟春,系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为国史官王弘诲所立纪念物,故称太史坊,坊通高5.1米,面宽三间,明间(除柱)宽2.84米,次间(除柱)宽1.3米。明间坊额石面宽80厘米,长3.1米,顶盖及专额石之间竖一石,上刻“恩荣”二字。坊额外负担石正面中间阴刻横写正楷字“太史坊”,右侧阴刻直写小楷“总督闽广粮饷巡抚广东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殷正茂,巡抚广东监察御史张守约为”,左侧阴刻直写小楷“嘉靖乙丑科会试第二十名进士第翰林院编修文林郎同修国史王弘诲立,万历二年甲戌孟冬吉日”。坊额背面阴刻横定正楷大字“解无坊”,左侧阴刻楷体小字“嘉靖辛西科广东乡试第一名王弘诲”。明间大柱对向面刻有楷字对联“石柱擎天秀繁南宣开六指;瑶台贯斗兴摇北极应三台”,传为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所书(董其昌系王弘诲之门生)。
    这两座明代牌坊,建筑设计造型均极古朴而雄伟,并且能注意到海南多台风而四信之前后设置有防风作用的斜柱,使牌坊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大方。
    王弘诲,安绍传,号忠铭,定安县雷鸣镇龙梅村人,生于嘉靖十十一年(1514年)卒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享年76岁。死后朝廷派遣当时的海南分巡提学副使戴熹主持谕葬,其墓在今定安县富文镇九所墟附近。
    王弘诲于嘉靖四十年(1561年)参加乡试中辛西科解元,时年二十,4年后中乙丑科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检讨、编修、会试同考官、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礼部尚书等职,卒后赠太子少保。
    嘉闰四十四年(1565年)二月,王弘诲刚中进士,即遇到海瑞入狱,但他冒着风险朝夕探望,并亲敷疮药调护。每省视狱中,关心馕备至,狱吏吓以危言,亦不畏避。可见王弘诲光明磊落,决不趋附权奸的高尚品质。万历四年(1575年)王弘诲35岁,鉴于琼州士子赴考旅途遥远,跋涉艰苦,渡海又有风浪之险。特上《奏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疏》,请求改海南兵备道为提学道,让琼州士子能在海南就地考试。这个奏疏得到万历皇帝的允准。自此,琼州士子赴考方便多了。这件事便是海南民间所说的“奏考回琼”。这对海南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此事得旨准行,王弘诲绝口不讲,琼州士子亦无知晓。后陈之屏在他的旧箧中偶然看到的奏疏准旨稿,向外界传出,读书人曰:“王公之功卓矣!伟矣!不可谖矣!”这件事对琼州士子来说真是功德无量,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王弘诲62岁时琼州学子捐款在定安县城建“王弘诲公生祠”,以纪念分的功德,今祠址建为定城医院,但后殿犹存。
    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王弘诲58岁,经多次请求才获准致仕,按当时情况来说,他要求致仕是比较早的,其原因不是因为自己真的病老,而是因为万历皇帝不听他的劝谏,以此表示对当时的朝政不满,此时明王朝已以腐败无救,王弘诲对为官丧失去信心,他在《庚子自南(京)礼部乞归,再会乡年于珠江舟次》诗中,就流露了他脱离官场耐这隐逸生活,奇情山水的思想。王弘诲致仕后隐居家乡。放情山水,曾到定安、琼山、文昌、万州等地风景点游览,写了大量的风景诗文,还热心办了许多公益事。
    一是兴建书院,教育后学。万历三十年(1602年)在定安县城建一座尚友书院,还资历助修建澄迈的天池书院,文昌的玉阳书院等,并亲到这些书院授课。
    二是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王弘诲致仕归里时,特意从南京带回松苗松籽,在今心安理得安县雷鸣镇龙梅村南两里的许的荒山上,开垦30多亩地,种上松苗松籽。当时极为茂盛。直到日军侵略琼后始遭破坏。尚存的松林,当地群众称为“王尚书松林”。现在村民已封山育林,加以保护。
    三是修桥造井,方便群众,万历年间,王弘诲在县南25里李家图友梅村西龙门塔下,建水济桥,方便群众来往。又在今定安县龙门约3公里水出村随近挖出一喷泉井,王弘诲命名为“漱玉泉”。此井质量澄沏甘醇,井由石条叠成。水常溢流井外,灌田多亩,今井尚存,不过现在井下筑堤截蓄水,井区成为湖泊,井被淹约一公尺深。井边原有王弘诲手书“漱玉泉”之石碑一块,也被淹没。
    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王弘诲卒于定安故乡,群众奔走相告。“士民衰之,为之罢市。”可见乡人对他悼念之深。 王弘诲一生著作甚丰,在文学上颇有成就,卓成一家。著有《尚友堂稿》、《吴越游记》、《天池草》、《来鹤轩记》、《南礼奏牍》、《南溟奇甸录》、《文学谈宛》、《国朝名臣录》等。他的主要作品“宛转深切”、“宏中肆外”、“有为而作”。他的诗文笔调清新,文字精炼,感情真挚,主旨确切,格律严谨,用词遣字非常讲究,吟涌起来音节锵然,但是,由于历史的局限,他的作品中不免有些酬应肤浅之作。有些含有宣传迷信的糟粕。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