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浙江 >台州 >门神殿雨花殿大雄宝殿
门神殿雨花殿大雄宝殿

门神殿雨花殿大雄宝殿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入山门首先看见的是掩映在茂林修竹之中的门神殿。殿前一对汉白玉的石狮分列两旁,增加了佛殿的庄严肃穆的气氛。殿的门楣上写着“国清寺”三个楷体大字,落款上书“雍正十二年四月”。
    殿中央塑“示欢喜相”的大肚宽腹的弥勒佛金身像。据佛经说,弥勒佛又称慈氏菩萨或阿逸多菩萨,是贤劫千佛中第五尊佛,后被尊为未来之佛,认为如来佛(释迦牟尼)之后他将继位为佛祖。另据历史记载,晚唐时浙江奉化岳林寺有一和尚,常带一只“乾坤袋”,人称“布袋和尚”。他对一切善男信女都是和蔼可亲,不摆架子,真心实意地乐于助人。布袋和尚死后,被误为弥勒化身。经历代艺人的塑造,弥勒佛遂成了今天袒胸露腹、喜笑颜开,人人见了“皆大欢喜”的模样。弥勒佛传入日本后,被尊称为“七福神”之一,倍受日本朝野人土的供奉。
    关于弥勒佛,有对联写得好: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弥勒佛的后背,立有身着盔甲的金身韦驮像。据佛经讲,韦驮曾发愿,要在贤劫千佛中,永恒地在每一尊佛出世时,护持佛法,因此他在九百九十九尊佛成佛后最后才成佛的,位列贤劫一千尊佛最后一尊,号称“楼至佛”。韦驮在寺庙中一般面对大雄宝殿中的释迦牟尼,意在保卫着佛祖和寺庙的安全。国清寺的韦驮佛以手捧着一柄金色的宝杵,这意思是,外地云游僧可来寺中“挂单”食宿(如宝杵单手相柱即为不可挂单)。
    弥勒佛两旁分列二天神,常称“哼哈二将”,哈者张口,称“密执金刚”,哼者闭口,称“那罗延金刚”。
    殿后门楣上,有一朱红匾额,上书“神功叵测”四个大字。佛寺中都宣扬“佛法无边”,“佛光普照”,而这里写的意思是神功难测。乍一读去,颇令人费解,细细一想,其义自明,无非是宣扬超凡的佛法非凡人所可理解,这种故弄玄虚,旨在增加神秘之感罢了。
    出门神殿,即见钟、鼓两楼中间又一座殿堂,常匾上书“雨花殿”三字。此名在别的佛寺中难得见到。相传是天台宗祖师智者大师曾在此讲述《妙法莲花经》,其精诚所至,感动天庭,天上下起法雨天花,故得此名。
    殿中供奉有“四大天王”神像。印度古神话传说中的“四天”指的是东、南、西、北四方,并说每一方都有一神堂管着,所以尊他们为“王”。“四大天王”亦称“四天神”或“四大金刚”所以一般寺庙中称此殿为“金刚殿”或“天王殿”。
    民间传说“四大天王”象征所谓“风调雨顺”,这是按照他们手里执持的不同武器和法宝的谐音而来的。守护南方的叫毗琉璃,号“增长天王”,青盔青甲,手执青锋宝剑,“锋”和“风”同音;守护东方的叫多罗吒,号“护国天王”,白盔白甲,手弹琵琶,足踩乐器,表示音调的“调”字;守护北方的叫毗沙门,号“多闻天王”,绿盔绿甲,一手托宝幢,一手擎雨伞,显示“雨”字;守护西方的叫毗留博叉,号“广目天王”,红盔红甲,手提一条“蜃”,“蜃”与“顺”又是谐音,以此象征“风调雨顺”。
    这四座神像又神气,又威武,个个象古代的将军,常常令人望而生畏,这是他们的责职决定的;他们另负有“视察”众生的善恶和“保护”佛法的神圣职责。
    过雨花殿,即可望见宏伟庄严的大雄宝殿,大殿前有丹墀、花坛、铜鼎、古樟、古柏。大殿重檐下的竖匾上书“大雄宝殿”四个金色大字,为1978年重修国清寺时赵朴初所题。
    经过三道台阶,步入大雄宝殿,只见殿内红烛高照,香烟缭绕,鲜花缤纷,名果满盆。在“佛光普照”的大红绣龙佛帐中,佛祖释迦牟尼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这尊佛像,用青铜铸成,外贴真金,重达13吨,雕塑精致的佛祖像,嘴角略翘,似显微笑,安详端庄,亲切慈爱,引人神往。
    释迦牟尼近旁站着他的两位大弟子,年轻的一位是阿难尊者,年长的一位是迦叶尊者。他俩都是释迦牟尼佛弘扬佛法的得力助手。
    释迦牟尼佛的左右两旁,端坐着18尊金身罗汉像,这些佛像是在元代时由楠木雕成,已有700多年历史,非常珍贵。相传罗汉初为16位,后来,一说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增添了两位中国僧人,另一说是,唐末时,有两个和尚画罗汉像,把自己也加进去,故称十八罗汉。
    释迦牟尼佛像背后有“慈航普渡”大型壁塑。
    壁塑上,塑有南海普陀山全景,山下波涛汹涌,山上重峦叠嶂。观音大士手倾净瓶,脚踏巨鳌,神态潇洒。身右的善财童子天真活泼,笑容可掬,拱手朝拜。身左的是娑竭罗龙王的女儿,所以称她为龙女。传说龙女8岁时已经智慧通达,就在法华会上,当众成佛,塑像上她正在沉思,好象若有所悟。
    观音原译作观世音,因唐代避李世民的“世”字讳,故略称观音。唐僧译《心经》时,改译为“观自在”。观音身旁天真活泼的善财,传说是福生城“长者”之子。生下来时,有种种珍宝涌现,故得此名。他想成正果,经文殊菩萨指点,次第南行。参访了许多“善知识”(名师)。后来,有人又告诉他,再往南走,有座补恒洛伽山(即光明山、海岛山,在印度南海岸)那里有位观音菩萨,你可拜他为师。于是善财又去南海,在恶浪滔天的海边遇一小船,名“慈航普渡”。船上有一艄工,即为观音所扮,说,童子船小风浪大,你此去是凶多吉少,还是回去吧!但善财童子心诚意坚,执意要去。在海上,险风恶浪几乎将他卷入海底,又遇上青面獠牙的“夜叉”要杀他,他毫无支援,终于参见了观音,成了“天耳通”。
    在大殿后壁左侧朝南塑着一位手持莲花坐在白象上的文殊菩萨,右侧塑着一位手持“如意”坐在狮子上的普贤菩萨。传说,释迦牟尼说《华严经》的时候,是以这两位菩萨为上首,也是佛祖弘法的得力助手,因此他们被尊为“华严之圣”。
    天台山还流传着一个文殊试普贤的故事:
    据说文殊和普贤是两兄弟,普贤是兄,文殊是弟,都是天台人,年青时,他们出家修行。一天他俩见到一个叫兰香的新寡妇带着三个儿女,生活十分贫困,文殊动了恻隐之心,决心留下来帮助这户穷苦人家,普贤感到吃惊,但还是依从了弟弟。一晃过去十五年,由于文殊的辛勤劳动,兰香一家得到温饱,小孩也长大成人。
    于是文殊告辞了兰香一家,进山找哥哥。一天,来到“清净寺”,只见大门上贴着一副对联,上写:
    吃得深山苦中苦,方成大千仙上仙。
    文殊知道是哥哥普贤写的,便淡淡一笑,因为对联中看出哥哥的私心未绝,于是他有意试探。
    文殊化作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要求普贤能让他在寺中留宿。普贤先是不肯,后来见姑娘胆小,就让他住处自己禅房,而自己挟了一床被睡在廊下,文殊见哥哥未动心,心中一乐。第二天他又试。趁着洗脸,摘下手指上金戒指,故意放在禅房中,不告而别。普贤见到戒指,心中一喜,不见小女子身影,就将戒指放在衣袋里。不一会,小女子回来找,普贤推说未见,小女子也不多说,提起笔来在房门上写下几行字:
    文殊试普贤,
    麦秆戒指不值钱,
    你若要成仙,
    重修十八年。
    普贤忙从口袋里拿出戒指一看,真是麦秆做的,懊悔莫及,怪自己心地没有弟弟文殊正大。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