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王充,东汉会稽郡上虞县人。幼年好学,后到洛阳太学读书,并从大史学家班彪求学。出身细族孤门,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博览群书,成为大学问家。曾任郡功曹和治中。自云:“贫无一亩庇身,志佚于王公,贱无斗石之秩,意若食万锤。得官不欣,失位不恨,处逸乐而欲(憨)不放,居贫苦而志不倦,瑶(多)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处独居,考论虚实。”一生大部分时间居家教授,专力著书,写成《论衡》。汉自武帝擢用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等以来,儒家今文经学派的思想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政治措施的指导原则。王充则以扑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极力抨击今文经学派的虚妄。他认为天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现象,否定了天是有生命意志的唯心主义学说,大胆批判了当时盛行的“天人感应”论,“夫人不能以行感天,天亦不随行而应人。”他驳斥了鬼神之说,认为:“夫人,物也。虽贵为王候,性不异于物。物无不死,人安能仙”,“人,物也,物亦物也,物死不为鬼,人死何故独能为鬼。”又说:“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死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也,人死而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他还提出了注重效验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凡天下之事,不可增损,考察前后,效验自列”,主张效验是检验认识的标准。诚然,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王充的思想也存在朴素唯物论者所不可避免的缺点,如对于人生,他却是一个宿命论者。但我们是不能苛求古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