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浙江 >温州 >乐清 >顺溪
顺溪

顺溪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顺溪】 从万壑笙钟至矾岩大桥,两岸青山夹溪,经顺溪镇呈“S”形流入岳溪,是为顺溪。源出于大井垟山南北麓,自明代起是顺溪镇至水头镇的竹筏交通航道,清代不少游客在此乘筏旅游。清孙锵鸣游顺溪诗:“清溪曲曲抱山来,万竹丛中叫画眉,不减桐江好山色,一竿秋水最相宜。”就是此地景色的写照。电影《竹外桃花》曾在此地拍外景。“万壑笙钟”、“会音桥”、“龙湫洞”是顺溪主要景点。
    【龙湫洞】 在顺溪街头两边。由两块巨岩相连,枕流平卧,长约2O米,两侧各有洞穴穿腹而过,洞口如瓮口,呈圆形,枯水时,游人伛着身子,可蛇行而入。洞内石壁如鱼鳞状,洞底未见沙砾堆积。不经意就不易发现其洞,宛如潜龙,故称龙湫洞。
    【清代古屋】 “清街的竹,顺溪的屋”,顺溪木构古屋建筑群在省内闻名,它建于清乾隆年间,系陈氏聚居之处。陈氏兄弟7人,有7座大型民居,共1200O平方米。其中老三那座规模最大。有6个天井,占地面积400O平方米,建筑面积25OO平方米,低层多进庭院式,楼上楼下环廊相接,门前立有三对幡竿石座,装修精致,保存良好。有“宝席春晖”、“洁操修龄”、“文元”等几个匾额。它可作为风景区博物馆。在这里过夜,观赏环抱诸峰,聆听鸟鸣水响,另有一番风趣。
    【顺溪大桥】 横跨于顺溪之上。大桥全长85米,宽4米,桥身桥墩均为花岗岩条石构成。桥北蹲立着一对造型生动,雕刻精致的青石狮,五个弧形桥拱线条流畅,别具一格。在桥上漫步,仰望画眉峰,霞光融融,暮蔼沉沉。面街临溪的北岸有出檐深远系列民居,参差错落,自然古朴。南岸山翠竹掩映,溪中卵石累累,溪流急处,白浪滔滔,构成一幅美妙的山水画图。
    【万壑笙钟】 从顺溪大桥西行1公里。就是顺溪两源——眉溪和知音涧之汇合处。这里山峦重叠,溪流湍急,乱石横卧,水石相激,声如芦笙。有一峰岩,形似铜钟。溪边路旁山岩上有民国初年镌刻的“万壑笙钟”四个大字,每字1米见方。另有一古老石灯,竖立路旁。此处动态美、静态美、音韵美,融成一体,引人入胜。
    【渡锴拧?在“万壑笙钟”西1公里许。桥系石构,长20米,宽5米,古野朴实,约建于元代前后。其单孔石拱,如老人躬身蹲伏,桥身长满苔藓、观音草,似身披褴褛的衣衫。桥旁有巨石面立,高11米,长24米,上书“渡锴拧比93米的石屋,建在招凉洞里,左边巨石壁立,右边为鹰嘴状岩,洞内冬暖夏凉,与洞外气温相差1O℃左右,是名符其实的“天然空调室”,称其为“燠馆凉台”。“渡锴拧
    【云祥寺.冰廊.二宜亭】 跨过渡锴旁?OO米就是云祥寺,又名“百客堂”、“百僧堂”。寺分旧寺新寺两座,相距5O米,共有建筑面积5O0平方米。旧寺创建于元代,清康熙时重建,光绪七年(1881)再建。有7间平房,寺内保存摹像题记碑刻多块,其中有清宣统年间所镌之青石碑记一块,记述该寺之兴衰历程。1978年建成之新寺为三间三层木石结构,两间横轩全部用石料构成。整个寺院依山取势,因地制宜,布局合理,独具匠心。寺周还有二宜亭、冰廊等,都是小憩避暑佳地。
    二宜亭取冷暖咸宜之意,方形,建于清光绪年间,亭内有建亭碑记和首事陈少文图像碑各一方。碑下有一小洞,一米见方,洞口气温只有14℃,仿佛如北雁荡之“冰洞”。
    冰廊在新寺后,有石径通往。洞高2米余,宽3米,深20米,仿佛是地下室之长廊,盛暑之时,廊内气温也只在17℃左右,故命名为“冰廊”。
    【三叠瀑潭】 在云祥寺东北8OO米处。汇聚奄头山、岩头山之水,集雨面积大,瀑流奔腾而来,四季不息。全瀑分三叠,全长约15O米。
    【铁嶂峰】 在云祥寺北百余米处,高60O多米,宽2OO米,面南而立,宛如巨型屏障,色黑如铁,雄伟嵯峨,极为壮观。在云禅寺后院仰观,则如铁峰矗立,登峰顶环视,则远山近水尽收眼底。
    【画眉峰】 在顺溪镇西1.3公里,俗称画眉尖。海拔8O7.7米,整座山为一个等腰三角形,又似卓笔。峰名画眉,并非状其形乃是欣赏峰尖之新月。清人孙锵鸣在《溪行望画眉尖》诗序中说:“顺溪两有峰,极高,如卓笔。土人谓初三四夜月生时,适当其尖,故呼为画眉尖。”这跟桂林的“明月洞”一般,比喻新颖。如在古历初三四的夜晚,在桥上望月初升,适当其尖,好像为少女轻轻描出一道秀丽长眉,对李贺诗句“长后对月斗弯环”之意境可尽得矣。
    【知音洞】 会音桥下至白云飞瀑一段谓知音涧。全长3公里,溪流曲折,水声强弱多变,或窃窃耳语,似与人倾诉衷肠;或激昂慷慨,若激励壮士出征;或琮琮作响,仿佛器乐奏鸣。游人可在会音桥上会“知音”,谁说“高山流水,痛知音之难遇”?沿溪有三处深潭,水色如玉。沿湖旁小路攀登,听山歌鸟语,自然而富有情趣,路尽处,便是“白云飞瀑”。
    【白云瀑】 原名玉帝瀑,瀑泉缘崖喷散,类挂玉帘,最为奇胜。宋代武科状元察必胜诗云:“珠箔飞空涧布流,卷舒曾不用银钩,悬崖洒洒清涵雪,越壑溶溶冷涩秋。”此瀑主要集小白云山东坡之雨水,分为三叠,上叠75米,中叠41米,下叠59米,全长175米,宽2~3米,因汇水面积较大,每叠平面移差较少,山林植被良好,故瀑布长年不断,如巨龙从大而降,鳞爪横飞,勇往直前。每叠瀑布之下各有一深潭,响声如雷,四周环境幽深,更显出叠瀑之不同凡响。
    白云山,周围20余里,高插云汉,中有深涧,阔数十步,无通道,巨藤径数尺跨之,其长如涧,回绕水际若栏槛,游人援之以进,即古时之藤道。山有应潮潭、仰明河洞、玉乳洞、乾洞等景观。
    【双阙峰】 沿知音洞南行,可见位于北漈水电站东侧山上之双阙峰。两相邻之圆柱形山峰如古代宫殿之双阙,直耸云霄,托大而起,壮观无比。乾隆志载:“两柱对屹,共天台双湖而高之。”
    【青街·竹林】 在青街畲族自治乡所在地,主街初建于元至正十八年(1358)。青溪的两条支流在此合流,昔日有“一天两潮水,一年四季笋”之说。这里山水环抱,景色幽美。主街长21O米,宽约3米,全部由青石板铺就。街呈弧线,部分面溪见山,呈半边街形。建筑物多为清末民初遗风,一二层楼房出挑,出檐深远,两旁屋檐相距仅1米余。富有畲乡风格的古廊桥和桥旁直径达1.5米的樟抱梅古树,更为小街添景生色。小溪流经村中、村东,水清见底,游鱼可数。村西有跨度31.9米的单拱青石桥,造型古朴优美,邻近还分布有约1O棵古老香樟。畲族自治乡村落最具特色的是竹林,一片连着一片,宛如绿色海洋。
    【畲村】 青街西南3公里的王神洞村,是畲族人民聚居之地。古老的村庄,至今仍保持畲族固有的风情习俗,并有清代、民国时期留下的住宅、工场、公共活动场所等。拥有毛竹7万多株,盛产竹笋。附近有王神洞瀑布等景观。可保留修复原有建筑,辟为旅游村,作为研究畲族风情基地。
    【矾岩大桥】·椤树的故乡 矾岩大桥在矾岩乡,是顺溪、岳溪、青溪交汇处,建于198O年,桥长100米,宽8米,双曲混合结构拱桥。桥南桥北青山环抱,三面溪涧流水悠悠。
    椤树,学名为竹柏,其故乡在附近五十丈村。有一株树龄约3O0年的椤树,树干周长1.6米,高16米,枝叶茂密,寒暑不凋。半世纪前,林学家陈峰发现了这稀世之宝,把它录入巨著《中国林木图谱》。后人慕名来采拾种子者甚多。尚有几株小椤树,50年代被移植到杭州植物园,育苗推广。公路旁还有7株参天古枫,深秋可欣赏“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景色。
    【青溪】 在青街和睦源乡境内,源出白岩山,经睦源、王神洞、青街,与顺溪在矾岩大桥汇合,全长约10公里,平均宽度20米。溪流两岸风景秀丽,有浓郁的浙闽风土民情。畲、汉两族杂居,彼此和睦相处,民族情深,富有山野乡土气息。
    【龙潭】 在十五亩村东北约300米处,由山溪会流冲击形成,潭面约1公顷,水清见底。潭边为花岗岩,四周还有溪涧、流泉、山峦翠色、村野紫烟,组成多层次之风景空间。
    【十五亩大桥】 在青街乡十五亩村,是座长28米,宽3.8米,造型美观的石拱桥。桥东有林木繁茂的十五亩山庄,桥下溪水清澈,环境优美。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