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翔龙山摩崖造像及石刻位于内江市中区翔龙路3号,距市中心仅800米,为内江市政府所在地。在沿翔龙山西面长206米、宽约9米高的崖壁上,现存造像61龛,计有大小造像368尊,高者达8米,小者仅数厘米,保存摩崖题刻9处。此山由明代进士、盐运史王三锡书刻“翔龙山”而得名。
翔龙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唐代,盛于宋,延至明清。宋代在山前傍崖接楼,兴建资圣寺,至本世纪60年代被拆除。唐代造像中较著名的有阿弥陀佛为坐佛,高4米,其右手施说法印,赤足踏莲,刀法简练,衣纹线条流畅明快,刻技精湛。千手观音造像高8米,造型端庄,气势恢宏,在造像右侧崖壁上刻有南宋“淳熙三年”(1176年)题记。佛教故事图:有大小造像150尊,像高5—30厘米不等,凿造人物形态各异,造型精致,栩栩如生,俨然一处世俗化的袖珍石刻画廊。
翔龙山造像体现出各个历史时期雕刻造型艺术风格,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该处造像中如阿弥陀佛、天王等造像,上身与石壁分离,下体与壁相连近似圆雕的手法,是研究沱江中游唐宋石刻造型艺术的重要资料。
翔龙山现留存有清代至民国时期的摩崖题刻9幅,其时代虽然不长,但集篆、隶、揩、草于一壁,字体多样,风格迥异,书法、诗文俱佳,最为著名的是张大千先生早年重书的明代赵贞吉诗碑:一声何处牧歌来,万户千门此处开。识得此中真实义,不知哪地有安排?
这块诗碑高154厘米,宽82厘米,凿于崖壁之上。书法风格沿于魏体,结构不求严整,而呈参差有数,笔势稳健善变,书体飘逸潇洒,是大千先生1921年从日本回故乡,年仅23岁应资圣寺住持果真之请所书。是国内迄今为止发现的张大千先生最早的书法碑刻作品,与晚年作品照应,是研究张大千先生书法演变之珍品。
此外,翔龙山崖壁上还保存了清未民初邑人曾庆昌、陈鸣鸾、邱特澄等书画家书刻题诗石刻多处,是市区游人体闲揽胜的风景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