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新竹古称“竹堑城”,兴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因开发时间久远,故境内古迹甚多。也因为有这些历史的陈迹,使得新竹自成一格,洋溢着古朴风情。被评为二级古迹的迎曦门,郑进士第和郑氏家庙、郑氏家庙、郑用锡墓及节孝坊等古迹遗址,代表着新竹的民情信仰,游走之一就足以让人回味再三。
1723年在此设淡水厅;1733年在街道四击环植刺竹作为城垣,并设城门四座,始名“竹堑城”;1807年(清嘉庆十一年),又在竹围外增筑土垣;1827年(清道光七年)改以砖石筑城,建有四座城门,分别是:东门“迎曦”、西门“挹爽”、南门“歌董”、北门“拱辰”;1875年(清光绪元年)正式设县,定名为“新竹”。
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多数城门已不复存在,只剩下“迎曦门”独立市区中心。该城门分两层,上面的“迎曦”二字依然清晰可见,刚劲有力,在市府的不断维修和保护下,已经成为新竹市人的精神堡垒,它是新竹古城辟建过程中的唯一见证,有如其名般屹立在市井街头,向来往的过客诉说着的堑古城的过去,守护着新竹城的每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