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赵杲观,位于距代县城23公里处的天台山沟掌里,历史上也曾称天台寺,佛道二教都曾在此活动过。
赵杲者,人名也,生平不详。民间流传有两种说法。相传春秋时,赵襄于灭代国,代君夫人摩笄自杀后,其余姬妾由丞相赵杲保护外逃,来到此地,隐居于石洞中。另一种说法是秦二世时,宦官赵高私藏于此。后来因赵高名声不佳,便改高为杲。近来又有人考证说,赵杲是隋炀帝幼子赵王杲,曾与隋炀帝被突厥困在代州。
据《代州志》载,赵杲观创建于北魏时期,历代均有修葺扩建。现存建筑物为明代重修,可分北洞与南洞两大群落。北洞内容以道教为主,南洞内容以佛教为主。
北洞是主体建筑部分。中区有大殿三间,座北向南。原为道教三清塑像,后被佛教改成三世佛。左右耳殿,另有东西配殿各三间,南阁一间。东侧迎面山壁上,自然形成庞大的三角形石缝,内有天然石洞,景观奇特。石缝上端,外建五层楼阁。依崖开凿卯洞,梁架结构与崖石交接构筑,建造精巧。阁内设有铁索,扶铁索可攀援而上。在阁的东边又有一洞,内建殿三间,名九仙女阁,塑九仙女像。箭阁外塑赵杲泥像,头顶距石崖仅二指半,故旧称“赵杲观,离天二指半”。再往南,就是赵杲观最险峻的景观了。峭峰高处,半山腰中,山洞前面,建楼三间。一眼望去,高阁悬空,上峭崖,下绝壁,左右山石如刀削。上下左右根本无路可通。山洞中垂下一条长约20米的铁索,成了进洞的唯一途径。只有勇敢的虔诚者或探险者,方可垂直攀索而登,一般人只能望楼兴叹,故铁索被誉为“仙阁云梯”。三层楼建筑后依山洞,前为砖木结构。上层内塑太上老君、无始天尊、通天教主。中层内塑关圣帝君。下层供修持者居住。当时修筑情景,真令人难以想像。北洞群落,地形险要,峰峦竞秀,古木参天,峭峻幽邃,设计大胆,造型奇特。人夸“雁北悬空寺,不及代州赵杲现”说的并不过分。
南洞又名自在庵,取观自在之意。利用一天然石窟,内塑观音及十八罗汉像。洞内保存有明代观音救八难石刻画像18块,弥足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