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四川 >成都 >太清观
太清观

太清观

  • 等级: 暂无评级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太清观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太清”是什么意思?道教认为:圣人登玉清、真人登上清、仙人登太清,太清是最崇高最理想的仙人居住的地方。太清观在天华镇六合村的长秋山巅,海拔达898米。站在山巅,周围层峦叠嶂,千山万壑,气势雄伟;远处蒲江、眉山、彭山、新津、邛崃几县的田原、河川尽收眼底;遥望西北,连绵的雪山白雪皑皑,运气好时,还可望见峨眉山金顶。这里生态绝佳,即使是炎炎夏日,也是凉风习习。 太清观历史悠久。东汉顺帝时,张陵创立道教,于汗安元年(公元142年)开立二十四治(道教最早的二十四个传播基地),太清观即二十四治之一,称主薄山治。相传,“汗主薄王兴好道,一日遇白玉蟾载引,于此升仙而去。”主薄山治比娥眉山治(峨眉山)、青城治(青城山)、太华治(华山)、平都治(丰都)要早五十六年。据《太真科》载,二十四治建筑宏伟。考察太清观周围的古建筑遗址,基石、断砖、碎瓦,范围宽广,见证了主薄山治规模的宏大。 在太清观,唐朝妇女杨正见白日升仙的故事流传甚广,被记入唐朝《集仙录》、北宋《太平广记》、明朝〈蜀中名胜记〉及1984年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唐白话传奇》等。该故事讲述的是:唐玄宗时,“聪悟仁悯、雅尚清虚”的通义县(眉山)人杨正见“入蒲江长秋山修炼,垦田艰水。忽见白牛语曰:‘我伏地下有神水,可穿丈余得水。’正见如其言,果有涌泉。”“于汲泉之所,有一小儿,洁白可爱……正见抱而抚怜之。”他日,“正见汲泉,此儿复出,因抱之而归。渐近家,儿已僵矣,视之,尤如草树之根,重数斤,女冠(道姑)见而识之,乃茯苓也,令洁甑蒸之”。杨正见吃完茯苓后,在群仙的接引下“白日升天”。至今,太清观仙女井古迹犹存。太清观共有摩崖造像27龛,其中17号龛就讲述了杨正见升天的故事。 宋朝时,太清观是全国著名的胜地之一,受到宋朝三位皇帝的重视。宋微宗赐予真济庙之额,宋高宗封庙神为昭应侯,宋孝宗加封为昭应永利侯。据〈鹤山先生大全文集〉载,宋魏了翁在太清观建有一座秋山阁,魏了翁从湖南靖州回乡后,就居住在秋山阁。太清观附近有魏了翁洗墨池。据〈眉山县志〉载:“太清古观,……山南,池约半亩……色黝。相传为宋魏了翁读书遗迹。旧有碑,今剥落。”洗墨池至今犹存,并树立了“宋魏文靖公洗墨池”碑记。嘉庆十二年(公元1807年),太清观树立锡皮包裹的锡灯竿,高12米,每晚点天灯,开办了天灯书院。引得众多诗人登临题咏,今尚存有诗稿。 1927年,太清观是中共川西特委和中共蒲江县委领导的农民协会武装革命斗争根据地。农会武装占据太清观有利地形,据守山门,以大石香炉为掩护,一枪一个,击毙来犯之敌,打得眉山“精选队”抱头鼠窜。蒲江、眉山、丹棱农民大会也曾在此召开,数以千计的农民远道而来,太清观上空红旗招展,太清观内外人山人海,锣鼓喧天,党领导的农民武装在此发动群众打土豪。1929年5月,国民党反动派兵分三路进攻太清观,农会武装队员47人据守太清观,与敌人激战数日,傍晚从卧牛寺东边悬崖下的荆棘丛中顺利转移。敌军在农会武装转移后,才畏畏缩缩地窜入太清观,扑了空后便放火焚烧了这座雄踞长秋山的千年古庙。 景区咨询电话:028-88550338(蒲江县旅游局)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