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河北 >唐山 >沙石峪
沙石峪

沙石峪

  • 等级:4A
  • 地址: 暂无
  • 开放时间: 暂无
  • 景点介绍

    景点印象

  • 匿名
    如果不亲来沙石峪,真不知道世上真有活愚公。 ——看到绿枸杞的博文《鹫峰山与沙石峪》有感而发的评论。
  • tsjhwangy
    第一次参观沙石峪,是在小学五年级前的暑假,东矿区选派了部分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和优秀少先队干部组织了一次夏令营(从那时认识的丹姐姐,后又成为初高中时代的同班同学、亲密姐妹)。三十多年过去,很多事已模糊,依稀记得那些崎岖不平的小路和低矮阴暗的石屋,总理和外宾坐过的石块、种下的树,还有带领大家战天斗地的老书记的名字——张贵顺,但深刻在脑海里的,是“土如珍珠水如油,满山遍野大石头”、“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这两句经典描述。 到达沙石峪,下车的地方现在是村中心广场的停车场,是当年周恩来总理的直升机降落的地方。中心广场上塑有周总理的全身雕像,每当有客人到来,总能先看到总理极富亲和力和感染力的微笑。他的身后是庄严的沙石峪纪念馆。 沙石峪原农业自然条件恶劣,缺水少土,生活艰苦。上世纪60年代,在村支书张贵顺的带领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发扬愚公精神,创造了“万里千担一亩田,青石板上创高产”的人间奇迹,被周总理称赞为当代活愚公,成为中国农业史上的一面旗帜。沙石峪纪念馆是在原沙石峪村史馆的基础上改建的,2009年完工,北墙上是一座浮雕,人物有敬爱的周总理 ,总理左边依次是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张贵顺、村委委员闫福忠、妇女主任赵凤兰,右边的是大队长闫宝玉,他们都是当代活愚公的代表人物,在沙石峪发展史上有着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饶有兴致的问起浮雕中小女孩的现状,讲解员告诉我们,她生活在村子里,过着非常普通的生活。南墙上刻有当年新华社记者发表的长篇通讯《看愚公怎样移山》。 馆内四部分主要内容,用文字和图片依次展示了沙石峪人不向艰苦的条件屈服,全民动员,以“铁姑娘队”、“铁汉子队”、“铁大嫂队”为骨干 ,开凿石槽,担筐挑土,开山造田、兴修水利的动人史实,看着他们当年用过的钢钎、扁担、土筐。。。。。。不由得心生感慨:在如今物欲横流的时代,该怎样传承和发扬沙石峪精神呢!。人,总是需要一点精神的。 如今的沙石峪,道路全部实现硬化,村庄实现绿化亮化,畜牧养殖、林果种植是特色,它的葡萄、小米远近闻名,就是石头,也当作石材或假山石出售,已完全脱贫致富奔小康啦!这里还是中央文明办、省政府命名的文明村,唐山市的廉政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基地。多年的精神传承加上本有的淳朴善良,让人感到了这里的清风正气,名不虚传。一个小事足以说明——我们的大巴车穿行时被路旁的树枝挡住,旁边路过的两个中年汉子马上主动走过来,用手拨扶住树枝,让车通过。非常的平和自然,全无浮躁之气。 下面的两张图,一张是我们拍的,一张是网上截得。树下的石阶是当年周总理陪同阿尔巴尼亚部长会议主席谢胡参观沙石峪时坐过的地方。当年只是一块大石头,旁边是狭窄的小路,我第一次来参观时也来过这个地方。 这两棵中阿友谊树,靠东边的一棵,生长茂盛,远看像一个大寿桃,是周总理亲手栽种的。西边的一棵,矮小细疏,相差很多,是谢胡同一天栽下的。对于谢胡的到访沙石峪,正史里说是因为两国友好,阿也多山,来学习取经的;民间也有说是阿在我国极度困难时期,不顾中国人民实情,一味伸手求援,总理带他来教育他的。不管怎么说吧,几十年过去,全自然条件下长成的两棵树,让人产生无限的遐想。再看旁边,象征中阿友谊的石碑还在,中阿友谊却被深深伤害,几乎荡然无存了。周恩来总理的铜像是后来搬到这里的。沙石峪人对周总理非常尊敬,他们甚至于把总理当作神,虔诚的认为是总理这座神福佑着他们,让他们过上了好日子。一是源于总理两次亲临沙石峪,和沙石峪人民建立起来的最真挚最朴素的情感;二是这棵树;三是这棵树后面是一个大蓄水池,直径和深度都得有二十多米,是村民们一钢钎一钢钎敲出来的,整个开凿工程无一人受伤,连擦破皮的小伤都没有;四是总理铜像三次迁址,都会在水泥底座脚心处踩着一点水(讲解员小王说:她是嫁过来的,第三次是她亲眼所见),简直就是神奇,是总理给沙石峪人民看着“生命之源”。 石碑后面这块地,看似没什么特别。但它可是由多国的、多地的土组成的!当年国际友人来访,国内各界参观,给沙石峪带来的最好的礼物就是土。 现在种着果树。“万里继续走,千担永肩挑”,这是现在的沙石峪人用来激励自己的话。当代愚公精神是沙石峪人民留下的永恒的精神财富。断断续续写,来不及推敲和整理。表达一下再访沙石峪的心情。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