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云南 >玉溪

玉溪

当地特产

更多>>
傣族竹编
傣族竹编
  • 傣族和竹子自古以来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爱竹、用竹,擅长竹编工艺。傣家的村村寨寨都掩映在竹林翠色之中,住的是竹楼,用的是各式自编的竹器,大至床、桌、柜、席,小至帽、盒、篮、篓,无一不为竹编。竹编与他们的生活生活息息相关,人们仿佛生活在竹编的世界。
  • 兴中麻片
    兴中麻片
  • 兴中麻片,是玉溪市的传统名特糕点之一,它是采用上等白芝麻、高级白糖、葡萄糖液、精油为原料,以独特的工艺制作而成的。麻片色泽光润,黄白鲜明,成型均匀,片薄剔透,吃起来甜脆爽口,香气四溢。
  • 明星蘸水食洞鱼
    明星蘸水食洞鱼
  • 明星蘸水食洞鱼,采用铜锅煮鱼配蘸水的烹调方法。取鱼洞中泉水连同活鱼入铜锅内,加入适量的盐和姜丝,盖上盖子,在专用的小炉灶上大火一次煮沸,放入适量的葱叶、味精。再与用辣椒、花椒、葱白、姜、大蒜等配制的蘸水结合起来吃。那将是味道鲜美,回味无穷。
  • 九溪糍粑
    九溪糍粑
  • 糍粑是用糯米加工而成的一种食品,尤其是江川县九溪乡农民加工的糍粑,是餐桌上不可多得的佳肴。
  • 盐水鱼
    盐水鱼
  • 江川县盐水鱼可长期保存,味道独特,既有腌鱼的香辣味,又有活鱼的鲜甜味,且肉质细腻,吃起来格外爽口。
  • 葡萄井凉糕
    葡萄井凉糕
  • 葡萄井凉糕是近年在宜宾兴起的名小吃。在宜宾的大街小巷,我们随时可以见到这样的招牌:“宜宾经一家,正宗双河葡萄井凉糕”。我们且不管哪家才是真正的第一家,单就这葡萄井凉糕到底有多大魔力吸引人们的胃口,也实在是让人捉摸不着。凉糕本是极普通的夏秀凉食,但若加上“葡萄井”三字,身价似乎就会抬高许多,于是仿佛一夜之间宜宾城内的凉糕全是葡萄井的了。葡萄井的凉糕做法与普通凉糕并无两样,可贵之处就在于做凉糕时所用的水。在宜宾市长宁老县城双河古镇东门往南,便见一溪清浅的活水,这水便是从葡萄井里流出来的。葡萄井水很特别,双河人
  • 旅行攻略

    全部景点 景点TOP5
    抚仙湖 No.1

    1.抚仙湖

    抚仙湖位于澄江县以南5公里处,距离昆明70多公里,湖面积仅次于滇池和洱海,为云南省第三大湖。最深处为155米,是云南省第一深水湖泊。除东北长白山火山口湖——天池外,抚仙湖又是我国已知的第二深水湖泊。抚仙湖是我国有名的淡水湖,这里的水质极佳。湖水清澈见底,沿湖山川秀丽,胜景很多。西面的尖山平地拔起,状如玉笋,雄伟峻峭,被称为“玉笋擎天”;东部有温泉,当地叫热水塘,泉口甚多,从山脚一直延伸到湖底,涌水量大,水温一般在40℃左右,水质含硫,是沐浴、疗养的理想之地;东北面的回龙山如大象长鼻,故称象鼻岭;南面山间的海门河,仅长一公里多,隔山连江川的星云湖,河中段有一堵伸到水面的赧色石壁,称“界鱼石” , 湖中西南面,原有两个小岛,名大孤山和小孤山。抚仙湖是云贵高原上一颗晶莹的明珠。波涛翻动时,白浪如朵朵睡莲竞相开放,又似串串银链滚动;无波时如明镜般一片澄清碧绿。远山近水,洲岛错落,使人心旷神怡,爽快清新。1992年,从小生活在云南澄江抚仙湖边的职业潜水员耿卫,在水下发现了大量人工建筑的遗迹。和其他的古代文明遗迹相比。抚仙湖水下遗迹的规模绝不逊色。拥有超过21米的高大建筑,这在玛雅文明遗迹中都是不多见的。对它的研究将是一个世界性的课题,困扰考古界多年的古滇文明的谜团,很可能通过抚仙湖水下古迹揭开。澄江莲藕、抚仙湖的20多种鱼还有农家的洋芋焖饭都是当地的特色食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抗浪鱼,渔民们喜欢把鲜活的抗浪鱼放进装有泉水的铜锅里去煮,鱼随着水温的升高煮熟。一二十分钟后香味四溢,加人特制各类佐料,吃起来味道特别鲜美爽口。
    玉带河 No.2

    2.玉带河

    玉溪古窑址位于玉溪城东红塔山旁,瓦窑村附近。分布在上窑、平窑和儒林山上。因开垦山地,古窑址暴露。1986年经进行发掘清理,发现元、清年的龙窑三处。窑长分别为29。5米及34.2米,宽2米。
    1983年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杞麓湖 No.3

    3.杞麓湖

    杞麓湖距离通海县城1.5公里,与秀山紧密相连,又称通海湖,属南盘江水系,风光绚丽,婀娜多姿,每当风平浪静,天空一碧如洗之时,湖面从东到西便出现一条长达数丈的湛蓝色带,古人称这奇景为“湖水拖蓝”,是通海八景之一。
    沿岸烟柳迷茫,平畴千顷,村落棋布。面积40多平方公里,平均水深4米,最深处约15米,总容量1.5亿立方米。湖内盛产鲤、鲫、大头鱼等。岸边有人工筑起的海埂,即可饱览湖光,又可在此闲钓。
    杞麓湖,在唐代时称为“海河”,后又称“通湖”。元代水位高到杞麓山(今凤山)脚,故又名“杞麓湖”。迄今湖东面的落水洞,两旁悬崖高峻,峭壁耸峙。相传,远古时杞麓湖湖面宽广,茫茫苍波,无出水口,是神僧畔富用锡杖凿通以后现出千顷良田。湖北面的沙沟嘴,直伸进湖内。四周植柳种花,景色独秀,是避暑的好地方。
    聂耳文化广场 No.4

    4.聂耳文化广场

    聂耳文化广场是一个独具特色的主题广场,为纪念国歌曲作者聂耳而建,是聂耳故乡的标志性文化基础设施。聂耳音乐广场是整个聂耳文化广场的核心,经常展开各种文娱活动。
    秀山 No.5

    5.秀山

    秀山位于通海县城南。素有“秀甲南滇”的美誉。相传汉之句町王毋波始在此辟山林,建古刹,立亭园。绎千百年来历代的扩建修缮,逐渐成为名闻远近的游览胜地。
    通海县城临水依山,秀山紧靠其南,俯临城镇,点缀成一幅秀丽的山水图卷:前有杞麓湖波光澄碧,中有城镇屋舍俨然,后有秀山群峰列翠,颇具江南景色。清代著名诗人、书法家钱南园在其《雨宿通海》中云:“孤城临水背依山,忆在江南烟雨间”,道出了此山水城郭的特点。
    秀山,始于西汉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时名青山,唐谓秀山,宋名普光山,元、明称玉隐山,清代又恢复了秀山之名,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始名秀山公园。
    汉元鼎元年,汉武帝封庄跷的后裔毋波为田勾町王,始在秀山辟园林,建古刹。历唐、宋、元、明、清五个朝代,今尚存田勾町王庙、三元宫、普光寺、玉皇阁、清凉台、涌金寺、白龙寺七大古建筑群体。
    秀山,自西汉元鼎元年始1949年新中国成立已经历了两千余年的沧桑,历史悠久,多元文化积淀丰厚。据《大明一统志》载,秀山是云南四大名山之一,与昆明金马山、碧鸡山、大理点苍山齐名。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游秀山时留下了赞美秀山的诗名,清康熙时,云南按察使许弘勋在《通海邑去序》中称誉秀山“秀甲南滇”。建国后1949年至1979年,秀山公园为滇南的游览胜地,由通海县秀山镇代管,1979年10月至今隶属通海县人民政府文化旅游局下属的一个单位。
    登秀山,近观翠林芳草,聆听清泉幽韵,远眺南山北湖峙对,万壑千峰笏立,云山烟霞岚绕,真乃仙韵无穷。
    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地处渝东南边陲,东邻湖南,南接贵州,北通湖北,古人有诗云:“蜀道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生动描绘了秀山 “襟黔带楚、连接四省”的地理位置。随着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公路等西部开发重大项目的实施,秀山已经成为重庆通往东南沿海的重要通道。秀山地势平坦、物产丰富、风光秀丽、古迹众多、人杰地灵,素有“武陵明珠”和“小成都”的美誉。秀山是著名的武陵山风景区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森林公园张家界、弥勒道场梵净山、凤凰古镇、里耶秦城,以及百里乌江画廊环形旅游线路的集散地。秀山有沈从文名著《边城》的原型地洪安古镇;有古渡流水、幽深雄奇的酉水风光;有记录远古,奇特珍贵的华南地区最大的古生物化石群;有古朴自然、民族风情浓郁的土家、苗寨;有传唱全国、蜚声海外的花灯歌舞,是全国体育文化先进县。秀山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境内红色旅游景点丰富。早在1934年,贺龙同志率领的红三军就在秀山开辟了革命根据地,组建了苏维埃政权。1949年11月7日,刘邓大军进入洪安古镇,秀山成为解放大西南的第一站。
    秀山是土家族、苗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2%,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民风民俗丰富多彩,土家吊脚楼、苗家村寨极具观赏价值,高台花灯、摆手舞、古傩戏、牛王节洋溢着浓郁的民族风情。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