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点介绍
通王城内的巴普昂寺坐落在巴戎寺西北约200米处,为优陀耶迭多跋摩二世献给印度教湿婆神的国寺。这座雄伟的建筑曾经是通王城的中心,甚至在通王城修建之前就已存在。由于寺庙大部分建筑都已倒塌,寺中的雕刻已所剩不多,众多的石块可能会是你对它最深的印象。
从巴戎寺过来,通往巴普昂寺有一条约200米长的走道,下面由三排圆形矮石柱支撑着。走道中间有一座十字形的亭阁,走道两边是池塘,可以看到吴哥古迹中经典的水面倒影景观。若是在雨季,走在两旁满是水的走道上,会有一种水中漫步的感觉。
来到寺前,空地上堆积着上千块原本属于寺庙建筑的石头,它们已经无法被复原了。仰望寺庙,这座金字塔形的须弥山寺由三层台基构成,十分高耸,阶梯相当陡峭,可以想象当时朝圣者是多么的虔诚。主塔前后的阶梯被永久封闭了,游客攀爬需要走侧边新建的木质扶梯,同样非常陡,得手脚并用。
寺庙的每层台基上各有一个封闭式回廊,回廊四边的中央和四角都有塔楼。爬上顶层,可以看到一个小型的石塔,它曾是巴普昂寺的金色铜顶,据说其所处高度比巴戎寺的中央塔还高,不过如今已经损毁得看不出原样了。石塔顶部有四扇镂空的石门,引人遐想。石塔禁止游客攀爬,因此你只能在此观望它。
站在巴普昂寺顶层环看四周景色,十分畅快。俯瞰下方,还能看到寺庙里的数百根用来支撑堤道的石柱,但现在堤道已经不存在了。
从顶层下来,走到寺庙的背面,抬头看,第二层台基的护墙上有一尊70多米长、9米高的卧佛,在吴哥古迹中实属罕见。这是后来巴普昂寺被改造成佛寺时修建的,可惜大部分已经坍塌,或是没有最终完成建造,你也难以看出它的全貌及神态。卧佛的头部在墙的北侧,臀部在寺门的位置,而手臂、腿部、双脚等位置则需要你继续想象和猜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