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目的地 >中国 >宁夏 >银川 >银川特产
银川特产

银川特产

银川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省会,雄浑的贺兰山与黄河,一起造就了银川平原,在这块土地上孕育了生生不息的文明,中原文化、边塞文化、河套文化、丝路文化、西夏文化、伊斯兰文化等多种文化在这里激荡交融。浓郁的回乡风情,雄浑的大漠风光,秀丽的塞上水色,古老的黄河文明,神秘的西夏文化,形成了“塞上湖城、西夏古都、回族之乡”的鲜明特色。

银川特产大全

戈壁石
戈壁石
  • 依据亚洲宝石协会(GIG)的研究,戈壁石,又称凤棱石山脉的戈壁滩(砾漠),主要是因风沙吹蚀磨蚀作用而成的砾石,也有的是生成于岩洞之中,多为火成硅质岩,可分为玉髓、玛瑙、石英、碧玉、蛋白石等质地,色彩绚丽,硬度一般在7度左右。大小不一,以小型多见,棱角峥嵘,皱漏兼备,造型粗犷,手感滑润。在我国的内蒙古、宁夏、新疆、青海等地均有产出。戈壁石是继柳州水冲石之后观赏石家族中涌现出的新秀,它质坚如玉,造型变幻,五彩纷呈,而且皮壳特别润朗,具有特别的视觉和触觉效果。这类风成石在业太国家和地区极为罕见,可以说是唯我独秀
  • 回族服饰
    回族服饰
  • 回族服饰的主要标志在头部。男子们都喜爱戴用白色制作的圆帽。回族妇女常戴盖头。回族老年妇女冬季戴黑色或褐色头巾,夏季则戴白纱巾,并有扎裤褪的习惯。青年妇女冬季、绿色或兰色头巾,夏季、绿、黄等色的薄纱巾。山区回族妇女爱穿绣花鞋,并有扎耳孔戴耳环的习惯。
  • 贺兰砚
    贺兰砚
  • 贺兰砚,产于宁夏蓝宝。贺兰石结构均匀,质地细腻,刚柔相宜,是一种十分难得的石料。用其刻制的贺兰砚,具有发墨、存墨、护毫、耐用的优点。构成贺兰石的矿物非常微细,只有头发丝的几十分之一,而相互聚结又特别紧密。就在这般细腻基底上,均匀散布着许多比较坚硬的石英粉和铁矿物微粒,它们恰似在贺兰石中嵌入了“硬质合金”。贺兰砚发墨迅速,不郁结,又耐用,带盖的贺兰砚如同密封器一般,素有“存墨过三天”之誉。这一优点深受书法家、画家的喜爱。
  • 贺兰雕刻石
    贺兰雕刻石
  • 贺兰石,又称吉祥石、碧紫石,为宁夏五宝之首。贺兰石产于宁夏贺兰山2600米左右悬崖上,是大自然经过数亿年的磨练而形成的“精灵”。贺兰石清雅莹润,绿紫两色,刚柔相宜,叩之有声,被誉为宁夏的“蓝宝”。
  • 粉汤水饺
    粉汤水饺
  • 粉汤水饺是一道传统小吃,宁夏各地均有制作。是在传统的粉汤饺子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目前仅用于中高档筵席。过去常见于街头摊点,现在也多用于筵席,作为筵席小吃上桌。
  • 清蒸羊羔肉
    清蒸羊羔肉
  • 宁夏羊羔肉细嫩鲜美,没有膻味。羊羔肉最好选用胸叉、上脊骨部位,剁成长方形条,用清凉水洗净,摆在碗内,放上生姜、大葱、大蒜;再放上几粒生花椒,上笼蒸30分钟左右;然后扣至汤盘内上桌,配以醋、蒜汁、盐等调料佐食。
  • 水盆羊肉
    水盆羊肉
  • 水盆羊肉据传起源于明朝崇祯年间,慈禧太后赐名“美而美”,是西安夏季的应时小吃,由一千多年前的“羊羹”发展而来的,吃时下辣面子(辣椒粉),吃得汗流泱背,西安人认为可祛暑。因其在农历六月上市,故称“六月鲜”。
  • 黑宝发菜
    黑宝发菜
  •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角,是古代西夏国所在地,无论自然景观与人文风貌都有其十分鲜明的特点。1987年,我应宁夏大学等三个单位邀请,前往讲学,并与研究白居易著称的王拾遗教授进行了学术交流,逗留颇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螺丝菜
    螺丝菜
  • 螺丝菜,又名藕(俗名)。为唇形科草石蚕的块茎,多年生草本植物。块茎肉质脆嫩,可制蜜饯、酱渍、腌渍品,十分可口。食用时,以凉拌为主 ,还可加工成咸菜、罐头、甜果等,是驰名中外的“八宝菜”、“什锦菜”之一。扬州罐藏螺丝菜是酱菜之上品。
  • 手抓羊肉饭
    手抓羊肉饭
  • 手抓羊肉源远流长,是生活在我国西北的蒙、藏、回、维等民族喜爱的传统食物,在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这与他们恶劣的生活环境和独特的生活习惯有很大的关系。外出游牧,数月不归,而羊肉却有饱食一顿,整天不饿之功效,跟米饭煮在一起,连饭带菜都有了,确实非常方便。
  • 西夏石烤羊
    西夏石烤羊
  • 西夏石烤羊是西北菜菜谱之一,以羊肉为制作主料,西夏石烤羊的烹饪技巧以烤菜为主,口味属于椒麻味。
  • 面
  • 面――一种面食,制作者用床子(做面的工具,有漏孔)把和好的荞麦面、高粱面(现多用小麦面)放在床子里,并坐在杠杆上直接把面挤轧成长条在锅里煮着吃,这种传统独特的饮食制作方式,不知从何时一直延续至今,成为我国北方地区独特的风味名吃。河南郏县面更是远近闻名。面在山西大同、内蒙古中西部、甘肃东部也很常见。
  •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途丫旅行网